被破壞的主壩在設計上存在兩個不利的特點
土工膜頂托破壞區(qū)所在的主壩壩前在設計上存在兩個不利的特點:1.處于低洼區(qū),高差達到4m;2.局部存在瓶頸。
由于該區(qū)域土工膜施工時段主要集中在4月份,為工程所在區(qū)域的汛期,雨水通過地表及土層向低洼地帶匯集。土工膜施工后由于高高程部位留有缺口,導致在降雨期間,一部分降雨通過地表匯集至土工膜上部,另一部分降雨通過地表和下部的土層沿土工膜下部對低洼區(qū)形成倒灌。而且由于錨固后土工膜下部空間狹窄,入滲的水很快將土工膜下部灌滿,封堵氣體外溢的出口。
在平面布置上,701.50m 高程與 705.50m 高程的土工膜銜接部位相對狹窄,最小寬度僅為5~6m,從而形成瓶頸作用,更利于水的封閉作用。膜下水位最大可以達到土工膜施工預留的缺口部位高程 705.50m。而此時,由于上部蓄水量較大,水位上升速度相比膜下而言緩慢很多。因此出現(xiàn)膜下水壓高于膜上水壓的情況,對土工膜形成反向頂托。外水入滲過程中不僅封閉了膜下氣體排出通道,還會進一步帶入更多氣體,對土工膜正常工作更為不利。以一極端情況分析,即外水入滲過程中,首先地表水沿斜坡進入膜下,在土工膜底部及斜坡段形成水封,堵塞氣體外溢通道。斜坡段的膜下水蓄至通道入口高程 705.50m 時,膜下氣體壓力最大可達40kPa。